2025年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擴大內需。

據新華社報道,1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常會,研究推進城市更新工作。

會議指出,城市更新關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質的提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要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強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機制。

一個重要背景是,最新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今年要抓好的9項重點任務,“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都是任務要求。

△2024年11月18日,李強在北京參觀調研中國建筑科技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目前城鎮化率已超過66%。

但快速推進過程中,城市房屋老舊、地下管網不完善、產業空心等問題和短板也日益凸顯。要解決“城市病”,城市更新勢在必行。

我國首次提出“城市更新”是在2019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2021年3月,“城市更新”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當前,我國已實施超過6.6萬個城市更新項目,累計新開工改造25萬個城鎮老舊小區,1億多人從中受益。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我國城市更新步伐不斷加快:

  •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5.6萬個,更新改造小區內各類老化管線超過5萬公里,加裝電梯2.5萬余部,增設停車位超過50萬個。

  • 完成燃氣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1萬公里,全年累計建設改造各類管網16.3萬公里。

  • 支持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房抗震改造23.9萬戶。

城市更新為何會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城市更新投資空間很大。

2024年以來,城市更新已成為政府投資的重點,有25個城市設立了城市更新基金,總資金規模達4400億元。在2025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項目清單中,城市更新也占有一定比例。

此次國常會提出,要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街區、廠區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完善城市功能,修復城市生態系統,保護和傳承城市歷史文化等。

這些項目量大面廣,投資規模巨大。

同時,城市更新蘊含巨大的市場潛力,可以積極吸引社會資本。

國常會指出,要加強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盤活利用存量低效用地,統籌用好財政、金融資源,完善市場化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更新。

以北京為例。

北京市平谷區南小區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0.6萬平方米,于2022年啟動,2024年7月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該項目改變了以往城市更新項目主要依靠政府資金的局面。總投資5106萬元,其中北京市、平谷區財政資金投入約3466萬元,用于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作為社會資本,北京住總集團投資約1640萬元,用于存量資源更新提升改造。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也有利于釋放巨大消費潛能。

第十二屆國際管網展覽會于2025年11月26-28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感興趣的可以加小編微信咨詢:1773671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