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路面鋪裝施工現場

如果把普通地下管道比作是普通道路,那么綜合管廊無疑是按高標準修建的“高速公路”,并且這條“高速公路”更多智——

比如,管廊內繁瑣的管線巡查工作,將交由一套智能監控系統完成,更省時、省力。同時綜合管廊還能避免以往因安設各類線管而反復開挖道路的“馬路拉鏈”問題。

去年3月,中心城區首個綜合管廊項目——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啟動建設,正式按下城市“智慧化”建設的啟動按鈕。

時隔一年多,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項目施工進展如何?22日,記者實地進行探訪。

項目名片

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項目,起于農科路,止于興貿路,東西兩側總長1690.194米,由地面道路和地下管廊兩部分組成。

地下管廊布置于道路兩側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下。管廊內,集排水系統、通風系統、自控系統、電氣系統、天然氣系統等為一體,不僅配備有消防系統,而且在智能控制以及監管方面也將體現新的優勢。

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項目建成后,能有效解決“馬路拉鏈”和城市內澇等問題。

現場

路燈、綠化已完工

整體施工進入尾聲

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項目位于大興東側,與中國供銷·川西農副產品物流園相鄰,不遠處便是雅葉高速公路大興收費站。從大興大橋出發,驅車沿著已建成通車的濱江路向東,約10分鐘左右可到達。

綠化栽種到位,嶄新路燈、標牌完成安裝,多臺攤鋪機、壓路機配合協作,正鉚足勁推進施工……

走在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鋪裝完成的路面上,看似普通的城市道路,稍微留心觀察還是能發現不少“玄機”。

比如,機動車道上沒有窨井蓋,雨水篦子挪到了人行道一側,而人行道兩側分布著一個個帶有百葉窗的“小房子”。

“答案在路面下。”項目技術人員林濤解釋,道路兩側帶有百葉窗的“小房子”其實是吊裝口,是通往地下綜合管廊的通道。管廊內的設備將從這里吊裝進入。

林濤說,以前一條馬路下面埋設了電力、通信、供水等各種各樣的管線,無論哪條管線出現問題,都得開挖道路才能檢查維修,從而出現“馬路拉鏈”問題。而地下管廊的作用就是讓這些管線分類有序地“埋”在地下,使得巡查檢修更方便。

根據管線屬性不同,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分左右兩個倉室,一個倉主要安設電線、電纜、進水管,另一個倉主要安設天然氣管道。通過智能檢測管控系統,巡查維修將變得更加便捷。

除了解決“馬路拉鏈”難題,林濤說,綜合管廊對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網式架空線、城市主干道裸露井蓋等現象,以及提升城市管線安全水平和防災抗災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規劃

優化空間結構

提升城市發展張力

按計劃,本月底前要完成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路面施工內容,并力爭具備通車能力。

時間雖緊,但質量要求不能降。

22日早上,天氣陰沉。“路面鋪油最怕下雨,一旦下雨施工就要停。”林濤反復叮囑機械操作手,注意天氣,不要急于啟動機器。

“攤鋪機熱機達到130度左右才能確保鋪設質量,每次熱機時間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如果下雨,前期所有準備工作都將是無用功。”林濤說,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瀝青路面分為3層,厚約16厘米,面層為4厘米。而層與層只有在溫度和施工環境符合要求的情況下,才能確保質量達到最優。

“可以施工了!”經過近3小時的等待,天空逐漸開始放晴,路面油面鋪設施工再度啟動。攤鋪機穩步向前推進,壓路機緊隨其后,黝黑油亮的路面快速成型。

“今天把油面鋪完后,路面部分施工就正式完成。接下來將進行管廊內的設備安裝。”林濤對今年底前全面完成雨城大道三段(綜合管廊)項目施工很有信心。

不僅是雨城大道三段,據了解,目前雨城大道一、二段(綜合管廊),新區大道三段等項目也已經全面啟動。一個總長超萬米的地下綜合性管網系統,以及連通大興南北西東的內部主干路網隨著項目加快建設推進逐漸成型。

【新聞來源:北緯網】